adv1.png

阿苦阿呷的致富经

发布日期:2022-03-09 · 中国农网编辑:@浩然
作者:编辑:@浩然

“今年春耕翻地深度增加了10厘米,顺便施了第一道农家肥。”一大早,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果布村的烟田里,一台小型拖拉机欢快地轰鸣着,明亮的犁铧掀起道道土浪,将耕地上均匀铺撒的腐熟农家肥翻入土壤深层。“起垄时再施第二次农家肥,移栽时准备施用合作社生产的烟用农家肥。”充满了干劲的阿苦阿呷大声说。

“去年种烟收入20多万元,今年年初被州委州政府评为‘先进烟农’,还身披大红花上台领了奖呢!”停下来休息时,掩饰不住的高兴溢满阿苦阿呷略微黝黑的脸庞。

“你们看,路边的那个是我前年修的新房。”山脚下,公路边,四四方方的庭院里矗立着一栋别墅式样的两层新楼房,十分醒目亮眼。“山腰上的那个是我以前住的老房子。”顺着阿苦阿呷指的方向,往上看,一个矮小的灰白色土坯泥墙房蹲在百米开外的半山腰上。

“新房子在路边,出行更方便,面积140多平方米,光装修和买家具就花了40多万元,都是这些年种烟挣的钱。”阿苦阿呷说,有空时再把半山腰上的老房子拆了,然后改造为梯田准备种烟。

果布村位于大山深处,因受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,当地没有优势农业产业,多年来,村民们一直以种植土豆、苦荞、玉米为主,收入微薄,只能走出大山到城里务工。

阿苦阿呷告诉我们,没种烤烟之前,为了维持生计,他和果布村其他村民一样,农忙时种庄稼维持生计,农闲时到外面打零工补贴家用,一年下来只有几千块钱的收入,勉强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。

“在外东奔西走打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。我一直想找个既能照顾家里,又能多挣钱的事来做。”阿苦阿呷说,随着年龄的增长,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。

春风送暖,凉山州烟叶产业的发展给阿苦阿呷带来了希望。2009年,凉山州烟叶产业布局规划调整,喜德县被纳入烤烟种植区。抱着摸石头过河的心态,阿苦阿呷当年种了2亩烤烟。虽说面积不大,但他从没种过烤烟,即使有技术人员入户指导和现场示范,阿苦阿呷仍感觉种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

为了提高种烟技术,阿苦阿呷认真学习技术员发放的技术资料,积极参加烟叶生产各环节的技术培训,经常和村民交流讨论。经过用心摸索和认真实践,很快,阿苦阿呷就成了烟叶种植管理的“土专家”。

这些年来,阿苦阿呷深知技术的重要性,也形成了自己的种烟“秘诀”。

“过了‘三道关’,效益很可观。”阿苦阿呷说,要想收获必先给予,首先种烟土地必须肥沃,要把好农家肥堆捂和预整地翻耕关口,多施用农家肥;要不怕苦不怕累,坚信汗水不会白流,认真落实田管技术不走样是第二关;最后一关是做好成熟采烤,要根据烟叶生长部位、成熟特征、天气情况等灵活调整烘烤工艺才能把烟烤好。

阿苦阿呷说,在果布村,现在已经有20多户职业烟农,他们都挣到了钱,修了新房子,过上了好日子。

不只果布村,在喜德县,像阿苦阿呷这样当上职业烟农,靠种烟致富的例子还有很多。正是有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烟草企业的技术帮扶,他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平坦。

2021年,喜德县117户职业烟农售烟收入2548.9万元,户均收入21万元以上。

行走在果布村的通村公路上,错落有致的烤房分列道路两旁,座座楼房远近互映,梯形排列的烟田从山腰延伸到山脚。

作者:李东 郭群召 农民日报・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


产~产经
科~科技
家~家电
售~新零售
财~财经
数字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