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芯逆袭:长鑫存储为何引起三星SK海力士高度戒备?
在DRAM(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)市场沉寂多年之后,来自中国的长鑫存储(CXMT)正悄然崛起。以政策护航、价格杀器和技术突围三位一体的攻势,正冲击全球存储版图。
被视为潜在威胁的长鑫存储引起了韩国的高度关注。
据韩国《中央日报》4月14日报道,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,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DRAM市场份额首次出现结构性变化,SK海力士以36%超越三星的34%,美光保持25%份额,而长鑫存储虽未被主流统计覆盖,但其5%的市占率已突破中国本土企业历史极值。
国家队级别崛起:中国DRAM头号选手已成行业第四极
长鑫存储成立于2016年,总部位于安徽合肥,是目前中国DRAM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。根据深圳市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,自2020年实现量产以来,长鑫存储已迅速占据全球DRAM市场5%的份额,成为继三星、SK海力士、美光之后的“第四极”。
韩国《中央日报》指出,若长鑫存储维持当前扩张速度,至2025年底其市场份额或将提升至15%。
长鑫存储之所以能迅速跃升,背后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强力支撑。
2024年3月,长鑫存储从国家投资基金获得14.8亿美元融资,其母公司Innotron紧接着又注资24亿美元,用于在上海建设先进封装工厂。
这种“准国家队”角色不仅赋予了长鑫存储充足的资本,还提供了政策、用地、设备、人才等多方面保障,确保其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与之相比,三星尽管仍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资本支出者之一(2024年支出达320亿美元),但在新兴市场的政策博弈中显得被动。
不靠EUV也能突围?长鑫的“技术奇袭”给韩厂不安
在技术路线选择上,长鑫存储另辟蹊径。在无法获得ASML最新EUV极紫外光刻机的背景下,长鑫存储依靠深紫外(DUV)技术,通过优化DRAM结构设计与工艺流程,成功量产DDR4和LPDDR4芯片,甚至在2023年末开始投产DDR5。
韩国《中央日报》援引TechPowerUp与TrendForce的数据指出,长鑫存储 DDR5芯片的良率已达到80%,接近三星与SK海力士的水平,尽管该数据在韩国业内仍有争议。
《韩国商业》估算称,受限于设备条件,长鑫存储的实际良品率比较低。但不论真伪,这显示长鑫存储已具备在非EUV条件下进行先进制程DRAM量产的潜力。
这一点尤为关键。在地缘政治和出口管制愈发严峻的背景下,中国本土芯片厂商必须寻找可行的“非美技术路径”。长鑫存储显然走在了前列,这令依赖EUV技术的韩企感受到技术安全边界被侵蚀的压力。
一半价格抢市:中国式价格战撼动韩系利润链条
更令韩系厂商忧虑的是长鑫存储的“价格杀伤力”。
根据韩国《中央日报》引述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,标准DRAM产品均价在1美元左右,但长鑫存储提供的产品价格仅为其一半。这种价格差距,使得长鑫存储在低端消费电子市场极具竞争力,尤其在中国国内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。
在DRAM需求增长乏力、客户向高端计算集中采购的大趋势下,低价策略正逐步侵蚀传统厂商的利润红线
韩国《中央日报》指出,长鑫存储通过低价的DDR4与LPDDR4压低整体ASP(平均售价),进而拉低行业利润率,逼迫三星、SK海力士在高端市场加速转型,负担沉重。
55%的出口都在中国?韩企对华依赖陷“战略困局”
在美中科技脱钩趋势日益强化的当下,中国加快半导体自主替代的步伐。
韩国国际经济政策研究院(KIEP)发布报告指出,2024年中国大陆和香港占韩国DRAM出口总额的55.4%,金额高达489.3亿美元。也就是说,韩系厂商极度依赖中国市场。但从长远来看,中国推动本土替代、限制进口的政策导向,终将使韩企在全球最大市场的地位受到削弱。
而中国市场依旧是三星收入增长的主引擎之一。三星2024年报告显示,对华出口同比增长53.85%,达64.9万亿韩元(约3330亿人民币),首次超过对美出口。这种“亦敌亦友”的复杂关系,使得三星在战略制定上进退维谷。
HBM野心初露:长鑫正在直面AI存储新战场
目前,长鑫存储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商用DRAM产品,但其野心远不止此。根据《现代汽车证券》2025年报告,长鑫存储计划在2025年前量产15nm制程的LPDDR5产品,并计划于2027年前进入HBM(高带宽内存)领域,目标是HBM3E,面向AI和高性能计算市场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三星正因反应迟缓而失去HBM市场主导权。倘若长鑫存储届时实现技术突破并实现成本优势,高端DRAM市场格局可能将再度震荡。
它不是“狼来了”,它是“狼已经进村了”
长鑫存储不是昙花一现的挑战者,而是在资本护航、技术突围和市场倾斜多重合力下的稳步崛起者。尽管目前尚未全面威胁韩系三强的主导地位,但其在价格、产能、工艺、战略定位等方面的攻势,已使得三星与SK海力士不容小觑。
从产业趋势来看,全球DRAM市场正在向两极化发展:一端是追求AI与HBM的高价值市场,另一端则是成本敏感型的消费级市场。
三星若不能及时修复其高端战略滞后的问题,并防范长鑫存储在中低端市场的持续侵蚀,其长期霸主地位将面临实质性松动。
三星面临的可能不仅是市场份额的流失,更是全球存储产业价值分配规则的重构。当中国企业自主技术突破与规模量产形成共振,存储芯片的“东亚霸权”时代或将迎来真正的挑战者。
(图片由AI生成,使用OpenAI的DALL·E生成模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