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蓝科技综述】继一周内三起自燃之后,威马又一次深陷舆论漩涡。
这次倒不是因为自燃,而是因为锁电。日前,多名威马EX5车主爆料称:“威马汽车借检查车辆之名,对进店车辆进行锁电操作,导致车辆续航里程缩水。”
其实锁电操作不只出现在威马身上,包括蔚来、特斯拉等新能源品牌都对车辆进行过锁电操作,目的是降低车辆的自燃风险。去年8月,广汽丰田iA5也曾被爆出锁电,引发了车主集体维权。
但不得不承认,从电动汽车火了开始,这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听到有关电动汽车“出事”的消息。无论是特斯拉,还是以“蔚小理”为代表的国内造车新势力,都被爆出过车辆安全问题。
从“设计缺陷”“汽车召回”到“刹车失灵”“电池起火”,再到如今锁电降续航,有人丧命,人们对电动汽车安全性的担忧正在指数级增加……电动汽车到底安不安全?如果不能保证车辆本身的安全可靠,电动汽车又该如何成为未来的大势所趋?
沦陷的可不止威马
同样曾被自燃困扰的广汽丰田iA5,也曾在去年被爆出通过OTA的方式限制了车辆的动力以及电池性能。根据当时车主的爆料,自己购买的广汽iA5在经过某一次OTA升级过后,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将电池的可用容量限制在了83.5%,放电功率也被限制在了95kW,车辆的续航里程以及动力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。而此事,也一度让新能源车“锁电”以及OTA升级被滥用成为了网上热议的话题。
前段时间赴港上市的小鹏汽车也不例外。在4月13日P5发布会的第二天,广州天河区就有一辆小鹏G3在充电桩自燃。据报道,自燃的小鹏G3火势凶猛,并冒出大量白烟。物业保安等人员试图用灭火器灭火处理未果。随后,消防员到场才将火扑灭,无人员伤亡。
事实上,2021年以来,已发生多起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问题召回汽车事件。猎豹汽车共计召回4117辆猎豹CS9纯电动汽车、华晨宝马召回共计6636台国产iX3电动汽车、北汽新能源等召回EX360和EU400纯电动汽车共计31963辆......
即便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领军者的特斯拉,不仅存在充电自燃的烦恼,还有“刹车失灵”的争议。此前河南安阳的张女士在上海车展站上特斯拉车顶维权,引起了大众对特斯拉的审视。甩锅频频、态度傲慢、品控差……频发的安全事故甚至吓跑了不少消费者,这家自带光环的车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危机。
除了国内特斯拉问题特别多,国外也不例外。前段时间,美国得克萨斯州一辆特斯拉撞树起火导致两人死亡。据媒体统计,从2020年以来,不同媒体曝光特斯拉产品刹车失灵、充电自燃问题已经累计超过几十起,发生在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广州、深圳、南昌等多地。
据官方数据统计,2021年前5个月,发生34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。其中国内新能源车起火27辆,国外新能源车7辆;造成34辆车辆损毁,较去年增加73个百分点。自燃是锂电池的常见隐患,各大厂商都不同程度的案例发生。未来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能有所好转,但不是短时间内能彻底解决的。
锁电、自燃背后危机何在?
可能不少准备购买电动车的车主,从来都没了解过“锁电”是怎么一回事。这不奇怪,毕竟更多看中电动车的消费者,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一直都是续航里程有多长、续航里程“缩水”程度、电动车自燃等等。
事实上,“锁电”是指部分汽车厂商为了降低电动汽车电池热失控造成的自燃概率。通过升级改写电池管理系统,重新定压电池的电压范围,限制电池的充电上限和用电量。电动汽车自燃事件一旦发生,必然会对品牌形象和销量表现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。因此,在车辆售出后私自“锁电”,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“潜规则”。
比如,有的车主会发现,爱车的充电速度降低了,电动机功率减少了,或者是本来五天一充变成了三天一充,以及同样是从30%充到80%,但是充进去的度数少了……种种迹象直指汽车厂商在瞒着车主,通过升级的方式进行了“锁电”。
那到底为什么新能源汽车会发生自燃现象?问题的关键在于电池。现在不少的新能源厂商都会采用三元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。虽然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更大,但是燃点更低,在发生撞击或者是在高温的情况下更容易自燃。现在依旧没有一款电池能够永久保持它的稳定性,受到温度环境的影响,电池的稳定性是波动的,所以说现在没有技术能够保证电池100%的绝对安全,就连特斯拉这样的龙头企业,也无法做到。
威马此次自燃事故主角EX5搭载的均为三元锂电池,相较磷酸铁锂电池,前者的续航里程更长,但是电池稳定性与耐热性要稍差。通常也是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中的主要“始作俑者”。
除了电池安全问题,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管理使用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。截止2021年底已建成两百多万的充电桩,其中有很多大功率的快充桩和私人充电桩。但目前还没有政府层面出台的检修和安装规范。比如海口的梁先生,在给车辆充电的时候,并没有去正规的充电桩充电,而是从自家4楼引下了一根充电线来给新能源汽车充电,最终引发这辆新能源汽车自燃。
最后,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。到2021年底,全国共召回新能源汽车128.38万台,占总保有量的22.13%。这就意味着每五辆车就有一辆被召回。如此高的召回一部分是因为电池问题,还有一部分是质量问题。
提升电池安全,汽车厂商义不容辞
当电池安全成为消费者选购电动车的重要参考因素时,汽车厂商就必须从源头切断自燃风险。比如在电池制造,材料、热管理等方面提升研发水平,从而提升电池的质量,加大汽车零部件、三电系统甚至软件代码的测试和验证力度,提高质量规格要求,尽可能提高整车系统安全性能,降低汽车不可靠风险。一旦汽车厂商为了降低成本而没有选择品质好的电池,降低电池的安全性,那么电动车自燃的几率就会增加。
另一方面,用户应该享有知情权。汽车厂商在“锁电”之前应当明确告知用户。如果考虑到电池安全,可以把决定权交给用户,由用户来决定是否“锁电”以及“锁电”的比例是多少。毕竟考虑到电池安全和电池寿命,在不影响日常用车便利性的情况,也许有部分用户会主动选择“锁电”。
事实证明,就算是成熟技术,安全隐患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,更何况新能源汽车这样尚未完全成熟的领域。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却不能完全“听天命”。无论是主机厂、电池供应商,在技术创新的同时,也要对安全质量问题谨小慎微,不让消费者成为牺牲的小白鼠。
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所言,“没有安全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就没有未来。”2022年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还将逐步提升。
根据业内预测,年销量有望达到500万辆以上。越来越多的消费选择,也给车企带来更多思考,如何在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与产品安全之中找到平衡点,才是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尽之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