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v1.png

哈尔滨宾县承包麻辣烫半壁江山:杨国福向左、张亮向右

发布日期:2022-02-14 · 浑水号作者:野马财经 徐长卿编辑:@浩然
作者:野马财经 徐长卿编辑:@浩然

多年前,远亲平辈的杨国福和张亮从哈尔滨宾县走出,先后加入麻辣烫大战。从宾县家门口,到成功晋级成麻辣烫“顶流”,他们只用了不到20年。

不仅是他们俩,一个村子中,有人干,大家都跟着干,麻辣烫这个行业就起来了。据媒体报道,在总面积3843平方公里的哈尔滨宾县,有超过330家麻辣烫,这也意味着,平均每11平方公里就有一家麻辣烫。有时候宾县的一条街道上,就能看到三四家麻辣烫的店铺,价格实惠,每家都有自己的配方。

近日,从宾县走出来的“麻辣烫老大哥”——杨国福麻辣烫(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),向证监会提交了《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审批》材料。这意味着,一旦获得受理,杨国福将很快就可以在港交所递交《招股书》。麻辣烫江湖,终于要出个“第一股”了么?

麻辣烫的江湖

九十年代,大量生产力欠佳的中小型国企被淘汰,很多人丢掉了“铁饭碗“。作为老牌的重工业基地,东北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。

下岗潮来临,许多下岗职工开始自谋出路,不少人选择经营餐饮实现再就业。毕竟,餐饮属于技术和资金门槛比较低的项目。此时,来自四川的一人一碗,并且能解决日常温饱问题的麻辣烫,成为了许多人的最佳选项——不用请大厨,甚至连租店面都省了,一个三轮车就能走街串巷。在烹饪方法中,有了汤底,只要一口锅,任谁都可以做。

麻辣烫在东北落地生根后,免不了要接受当地人的改良。牛骨汤在东北十分受欢迎,在天气寒冷的东北,一万牛骨汤下肚十分暖身。不仅是骨汤来代替红汤,降低辣度和油腻,东北人的还加入了北方人独爱的“灵魂”——麻酱,而麻酱带来的热量又非常适合寒冷的北方补充能量。就这样,麻辣烫在东北盛行起来了。

新世纪初,开始做麻辣烫的宾县人杨国福,开创性地将东北特色牛骨高汤溶入麻辣烫。他甚至将奶粉和冰糖加入其中,得到了一份奶白色、咸中带甜的汤汁。2005年,当杨国福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下商标的时候,年仅20岁的张亮也开始涉足麻辣烫行业。而从宾县走出的麻辣烫品牌可不止杨国福与张亮,秀海福、马玉涛大叔的麻辣烫、汆悦麻辣烫也都出自宾县。

这里面,杨国福是张亮姑姑家的表姐夫,汆悦麻辣烫创始人创始人的亲哥哥。外界曾有评论,杨国福带出了一个东北麻辣烫军团。

有意思的是,张亮麻辣烫的创始人,与模特张亮同名,许多人误以为模特张亮,就是张亮麻辣烫的老板。2020年8月,模特张亮在个人微博透露拍摄《中餐厅》的花絮,当时曾有网友在模特张亮的微博留言,“希望你专心管好自己的饭店”,对张亮麻辣烫大肆吐槽一番,模特张亮反手一句,“去吃杨国福啊…”。话题走热之后,杨国福麻辣烫还在微博表示,非常希望与张亮合作成为自己家代言人。

不过彼时,他们很清楚,由海量下岗工人撑起来的餐饮业,本地肯定消化不了,必须走出去,才有生路。随着东北大量的人口流出到全国,很自然地将本地的麻辣烫带到了各地。公开数据显示, 截至目前,我国共有麻辣烫相关企业17.66万家,东三省相关企业数量总和占到全国的27%。其中以黑龙江为最,达到2.17万家。

如今,麻辣烫这个赛道上堪称“双雄称霸”的格局。杨国福与张亮门店数量呈现压倒性优势,杨国福在海外5个国家,中国31个省市区拥有6000余家加盟店,张亮在全球连锁店面数量也超过5800家,覆盖各大中小城市,即便是在艰难的疫情期间,得益于品牌在行业的影响力,其加盟店的数量也一直保持稳步增长。

除了这两位寡头,能够广泛被业内认知并引起关注的品牌其实并不多。虽然也有一些麻辣烫的创新型品牌有着接近千家连锁的规模,比如觅姐、刁四、川天椒、吉阿婆等,但是相对两位寡头的存在还比较弱小。

还有一些品牌被投资人所青睐,2021年,6月7日,麻辣烫品牌“小蛮椒”宣布完成了由啟赋资本投资的千万元级的A轮融资。同一个月内,福客麻辣烫创始人郭亮接触的投资人也已达两位数。此外,就是更多自为战的麻辣烫小店,以夫妻店、小型创业店存在。

寡头注定针尖对麦芒?

2000年,杨国福尝试自己做麻辣烫生意,地点就是一间小小的地下出租屋,炒料全靠感觉摸索着来,从被顾客嫌弃“太难吃了”,到开始有了回头客,他用了三年。三年后,杨国福终于有了“杨记麻辣烫”的招牌。又过了两年,35岁的杨国福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商标,2006年正式对外开放加盟。

与此同时,走南闯北做了几年酒水销售的宾县人张亮,很喜欢冒菜的味道,感觉做起来也容易入门,也开始了走上了麻辣烫经营的道路。

宾县为何成为中国麻辣烫之乡?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发展模式。

刚起步的时候,杨国福和张亮的扩张靠的都是在亲朋好友中裂变。他们最初的生意做起来以后,周围的亲戚朋友自然希望“帮忙安排一下”。杨国福曾说:“先送人一个牌子,反正都是亲戚朋友,都一起干吧,大家都是苦过来的。””两位老板都具有东北豪爽的办事方式,将品牌免费授权给这些人,这不仅让品牌在初期快速实现了野蛮扩张,形成了产业集群。

产业集群在特定区域中,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,且在地理上集中,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、专业化供应商、服务供应商、金融机构、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。这正如同,湖南新化的打印店、沙县人的小吃产业、莆田人的造鞋产业、浙江的“快递之乡”桐庐,都是这种发展模式下的产物。

不过两家公司在经营策略上还有所不同。有分析人士指出,杨国福偏向于重资产模式,办工厂、做商贸,收入来源较为多元;张亮采用轻资产模式,专心做一家管理公司。在接受《财经》采访时,张亮透露过,公司年收入约6000万元,主要构成是加盟费,净利润只有不到2000万元;而杨国福13亿元的营收中,加盟费只占了其中两成,多数收入来自商贸模块,即向加盟商销售调味料、食材、厨房设备、餐厅家具等。

虽然被外界成为麻辣烫届的“双雄”争霸,但宾县两寡头的竞争并非针尖对麦芒。

杨国福和张亮的竞争,实际上是对双方都有利,之前有网友曾吐槽张亮麻辣烫味道不好,杨国福借势营销,但实际上张亮麻辣烫一样获得了曝光量。逐渐让大众加深品牌印象的竞争。现在一提到麻辣烫,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杨国福与张亮,就像说到可乐,就必然想到可口和百事,提起肯德基自然想起麦当劳。

麻辣烫第一股,阻力在哪?

总之,杨国福的麻辣烫近日又迎来了新的机遇。

1月27日,中国证监会披露,上海“杨国福麻辣烫”已向证监会递交申请。这意味着,杨国福麻辣烫将很快就可以在港交所递交《招股书》,有望成为“麻辣烫第一股”。

不过,上市还意味着企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和更大的获利压力。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,在杨国福跑马圈地的过程中,面临扩张过快导致的加盟商参差不齐、食品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。内部管理和食品安全保障其实是存在不小的隐患。

2017年3月,有媒体报道在某外卖平台上,北京有27家杨国福麻辣烫存在问题,其中13家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,剩余14家店铺则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、公示不完整等问题。

2018年,杨国福麻辣烫又被爆出员工在厨房切肉时双脚放在案台上,脚趾多次触碰到肉。

2021年,有视频博主暗访杨国福麻辣烫,发现仓库内食材被老鼠咬后仍继续使用、厨房抹布既洗菜又洗鞋、猪肺不清洗直接水煮等食品安全及操作不规范问题,随后杨国福麻辣烫发布致歉声明。

黑猫投诉中,有关杨国福麻辣烫的投诉有188条,主要指向卫生及吃出异物的问题。

“即使成功上市,当杨国福面对着更严格的监督,势必付出对更高的管理成本。并且稍有不慎,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产生的连带影响会越来越大。”行业分析人士指出,这对杨国福来说,可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

固然存在挑战,目前无论是杨国福还是张亮,他们的寡头地位都是难以短时间内所撼动的。

而对新入局的小玩家来说,做“大佬”的加盟商要准备少则几十万,多则上百万元的启动资金,入局门槛难度越来越高。另一方面,若自己来做,负担比较重,大部分被供应链制约了发展。比如麻辣烫SKU比火锅多很多,平均下来多达120种,很难形成品质化的连锁。

“麻辣烫行业供应链能够标准化的主要是汤料、底料、酱料。冻货类产品,以有限的客单价又很难支撑高额的物流成本,尤其是品牌规模较小时更难实现。”行业分析人士认为,杨国福的优势在于正在逐步打造自己的供应链体系,投资4亿在成都建立自己的供应链工厂。进行调味料研发和生产,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程度。但这样的“大手笔”,是基于其已经有了数千家店、达到了相应的规模。对于其它零散的小品牌来说,根本不敢奢望。

餐饮作为现金流丰沛的行业,此前很多餐饮企业并不急于拥抱资本市场,但是经历了疫情的洗礼,越来越多餐饮老板选择走向上市,从乡村基、老乡鸡,到杨国福、和府捞面再到杨国福。但上市只是第一步,之后的路如何能行稳致远,对各家餐饮企业来说需要好好思考。

产~产经
科~科技
家~家电
售~新零售
财~财经
数字标签